close

    李欣倫出了一本以生產及成為母親為主題的散文集,去年底的我迫不及待的買來,利用育兒空檔看完了。在孩子4個月左右是個美好的時期,媽媽產後的身體尚未完全恢復,能夠以需要休息為藉口爭取一些自己的時間,而這時的寶寶作息漸漸規律、睡眠時間卻很長,讓媽媽能夠爭取到長而有品質的個人時間。隨著孩子長大,活動力漸漸增強,媽媽的個人時間也越來越瑣碎,除非有人能夠伸出援手,否則最終將與孩子的時間合而為一。

  年輕時看過一兩本李欣倫的書,覺得她的文字有女性的細膩與文學家的華美,這樣的女人成為母親,會為她的文字帶來什麼樣的火花?散文集的內容很大一部分是出自她的生活經驗,是一種分享,也許是種療癒,產後經歷身體與生活重大改變的女人,都需要療癒。文章從出嫁說起,在那美好的儀式之後,是一個女人轉變的開始。之後的主題大部份很負面,生產的痛、孩子走失、孩子受傷,是不是把這些媽媽最深沉的擔憂寫出來後,一切就會像噩夢一樣遠去呢?當時看作者描述生產的痛,覺得她使用過多形容詞堆砌,把生產時巨大的痛苦模糊並稀釋了,而現在再翻閱那個篇章,很驚訝的發現生產的痛對我來說也變得很遙遠,才8個月前的事情呀!

    整本書裡面我最愛的一篇是"如同她們重返書桌",描述母親們用寫作找回自我,算是全書最正面的一篇:

"後來竟發現,反倒是寫作讓我活下來。是的,是寫作。"

"珍視能寫的時光,在疊疊累累的繁重家務間,見縫插針地讀,蜻蜓點水的寫。"

"然後我開始寫。不假思索的寫。"

   越是累,越是無助,越要寫。越是壓力重重,越是無法喘息,越要寫。然後,可以在文字中找到慰藉,可以在書寫時找回自我。成為一個母親,同時接下了好多任務,但是成為母親的同時,我還是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yh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